國內外安防工程企業的差別
比較國內外安防工程商,張新房強調,就現狀來說,安防工程商拿到一個全國性的資質,不代表企業就能夠在全國范圍內從事安防工程業務。因為在各個省或者各個地方,都有各自的特別要求。例如是在廣州從事建筑智能化工程或者安防工程業務,就必須得在當地辦理入粵備案,而入粵備案又可以細分為企業資質單項備案和合同備案,備案完成后方能在當地開展有關業務。
對于外企,張新房表示,外企主要從事一些高端的大型的項目(如機場、港口、碼頭、地鐵、核電站等),主要業務集中在高端市場,而且外企都有自己專門的產品,如門禁、監控、報警、樓控、火災報警、背景音樂等,這樣就拉開與國內安防企業的差距。假設外企都是用第三方產品投標而不用自身的產品,那外企在國內市場將沒有太大的競爭力。
對于國內來說,安防工程商的分類也很明顯,一線上市公司(泰豪、賽為、達實等),企業的融資能力很強,能夠有足夠的實力墊資承接工程業務。二線公司非上市企業,資質也比較好,規模較小,市場較小,但業務承接具有區域性,通常不會面向全國到處撒網。三線公司大多數具備較少的資質或者等級較低,有的甚至不具備有關的資質,資金實力也不夠強大,市場規模小,只能承擔一些較小的項目,比如小超市、店鋪安防等。
如何看待安防工程企業在城鎮化中的作為
關于如何看待安防工程企業在城鎮化中的作為。張新房闡述,以國內某安防巨頭在重慶的平安城市工程為例,其在重慶的這一工程算不上很成功。在目前的政策形勢下,平安城市會存在著一種情況,即BT模式(建設--移交模式)。這種情況(BT模式)面臨著很大的墊資問題。只有一些實力雄厚、資金能力強的企業才能夠在平安城市的建設中立有一席之地。在目前城鎮化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小鎮變大鎮、大鎮變城市、城市變為超級城市群,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自然創造了巨大的商機。但相對而言,城鎮化影響最大的是閉路監控電視系統、報警系統、可視對講系統、一卡通系統。在城鎮、小區,攝像機、對講分機等產品需求量大,所以衍生了很大的安防市場。再加上安防系統的產品生命周期短,很容易產生第二代、第三代需求,從而成倍放大了安防市場
張新房進一步說,在城鎮化中,安防產品價格戰愈演愈烈,但所謂的價格戰只存在于低端的安防產品市場,像一般的攝像頭等,此類產品一般的安防企業都能夠生產。對于高端的安防產品,國家要求生廠商必須有CCC驗證和檢測報告,這要求相應的企業必須有足夠的資歷和資金去辦理這些資質,從而限制了“價格戰”的范疇,比如像火災報警系統就比較典型。
“大集成”、“大數據”下的安防行業
關于業內普遍關注的安防工程商“大集成”和“大數據”趨勢,張新房說,一般企業,都有自己主要的業務和自己主要的產品/系統,如果一個企業有足夠的能力和資歷,他們就可以集各種產品生產、銷售于一身,就可以集成多個系統,這就是所謂的“大集成”。一個單一產品或單一系統的生產商(比如監控廠商)是不可能產生大集成的概念的,最多就是自家產品的單一系統集成;一個單純的工程商如果沒有產品或者軟件平臺,也很難會在大集成上有所作為,如果全部采用第三方的產品,和工程商本身而言是沒有什么關系的;真正的大集成者,要么擁有完善的產品線,生產制造多種系統的多種產品,在加上自身擁有的綜合管理平臺很容易實現大的集成。而對于一些有能力的集成商而言,他們會開發一成套的軟硬件平臺,作為一個統一的解決方案兼容各個廠家、各個系統的各個產品,也可以實現大集成。
而“大數據”也可以理解為“云計算”,在目前安防行業不是比較明顯,因為在目前的很多安防產品不需要也不是很有必要進行過多的數據分析。在門禁、報警等方面都不是很突出,而主要運用于監控的存儲和回放方面。
最后,談到 “云安防”如何落地,張新房表示,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的意識層面上升,在潛移默化中,這就能夠得到人們的認可,而不是像別的東西一樣需要一個許可。